“五六月份聲測管市場冷清,需求不旺、交易冷清,銷量萎縮、價格下跌,業務越發不好做,故此小編對聲測管廠家的價格控制更是關注。”前不久,滬上一家專門從事聲測管、線材經營的鋼貿公司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聲測管廠家的出廠價在相關范圍內、相關時間段起著導航和風向標的作用,聲測管定價的“另類現象”粉墨登場。這將對我國鋼市引起什么樣的影響?
利于鋼價的平緩,還是為鋼價震蕩推波助瀾? 采訪中了解,現下聲測管價格模式出現新的現象,諸如單邊鎖價、雙向鎖價、不鎖價售后結算、一單一議、價格補差、后結算,等等??芍^名目繁多,形式各異。對此,聲測管廠家則試圖通過聲測管廠家出臺新的定價政策,以另類價格,取得盈利。聲測管廠家了解到現在一些公司的定價政策是,先拿貨,不定價,實現銷售之后,按照實際成交價進行結算,聲測管廠家在成交價的基礎上,再按約定每噸或者米數的收益。這就叫不鎖價售后結算定價模式。據了解,與不鎖價售后結算定價模式不同,后結算定價模式則是聲測管廠家將聲測管發給鋼貿企業之后,暫時不定價,貿易商只需向聲測管廠家支付部分貨款,或支付定金,在1周或10天之后,根據聲測管廠所在地區該時間段的現貨市場實際成交聲測管價格與聲測管廠家決定最終的結算價格。雙鎖價定價模式通常是聲測管廠家與下游終端用戶采取的定價政策,聲測管廠家在與終端用戶簽訂供貨合同之時,就將價格鎖定。同時,聲測管廠家向聲測管廠家訂貨,也將訂貨價格鎖定。
通過雙向鎖定價格,聲測管廠家獲得了適度的價差利潤。這種雙鎖價定價模式,對于聲測管廠家來說,規避了聲測管價格波動的風險。 此外,一些聲測管廠家試圖嘗試幾種定價模式,如“保量保價”模式是廠商雙方協商,如果全年、分月完成供需合同,供貨價格就按照低于確定的地區價格一定差價進行開票結算,給予貿易商一定的利潤空間;“定價不追溯”模式是廠商雙方按照有關聲測管網站或聲測管期貨及電子遠期合約的某月某日的掛牌價成交均價確定下月的訂貨價。在當前聲測管市場持續疲軟、低迷的情況下,聲測管廠家更應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產,低于成本不銷售,貨款不到不發貨,主動控制產能釋放,緩解供需矛盾。聲測管廠家和貿易商在定價時都應換位思考。